1、定義
是指在執行實驗過程中,防止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
無菌操作技術是微生物實驗的基本技術,是保證微生物實驗準確和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
2、內容
無菌操作技術主要包括兩方面:
1)創造無菌的培養環境。包括提供密閉的培養容器、培養容器的滅菌、培養基的滅菌等;
2)在操作和培養過程中防止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包括紫外線殺菌、甲醛熏蒸、超凈臺的消毒與檢測、操作工具、器皿滅菌、操作方法等。
3、無菌操作原則
1)在執行無菌操作時,須明確物品的無菌區和非無菌區,接種時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應在進無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將手擦干凈;
2)在操作前20~30分鐘要先啟動超凈臺和紫外燈,進行接種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養基等須經消毒滅菌,打開包裝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屬用具應高壓滅菌或用95%酒精點燃燒灼3次后使用。嚴禁用手直接拿無菌物品,如瓶塞等,而須用消毒的鉗、鑷子等;
3)從包裝中取出吸管時,吸管尖部不能觸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種于試管或平皿時,吸管尖不能觸及試管或平皿邊;
4)接種樣品、轉種細菌須在酒精燈前操作,接種細菌或樣品時,吸管從包裝中取出后及打開試管塞都要通過火焰消毒;
5)接種環或接種針在接種細菌前應經火焰燒灼全部金屬絲,須時還要燒到環和針與桿的連接處;
6)吸管吸取菌液或樣品時,應用相應的橡皮頭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傾倒平板應在超凈臺內操作,并且在開啟和加蓋瓶塞時需反復用酒精燈燒。
無菌操作的環境要求
1、無菌室
(1)無菌室的結構:更衣間、緩沖間、操作間;
(2)無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
?每日(使用前)紫外線照射(0.5~1小時);
?每月用新潔爾滅擦拭地面和墻壁一次的方式進行消毒;
?每季度用甲醛、乳酸、過氧乙酸熏蒸(2小時),特別情況下可增加熏蒸頻次。
(3)無菌室使用要求
①無菌室內應保持清潔,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臺面,不得存放與實驗無關的物品;
②無菌室使用前后應將門關緊,打開紫外線,如采用室內懸吊紫外燈消毒時,需30W紫外燈,距離在1.0m處,照射時間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燈,應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線下操作,以免引起損傷,燈管每隔兩周需用酒精棉球輕輕拭擦,除去上面灰塵和油垢,以減少紫外線穿透的影響;
③處理和接種食品標本時,進入無菌室操作,不得隨意出入,如需要傳遞物品,可通過小窗傳遞。在無菌室內如需要安裝空調時,則應有過濾裝置。
2、超凈工作臺
超凈臺的使用與保養:
(1)風速穩定,且符合要求;
(2)使用前開啟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上;
(3)讓超凈臺預工作10-15分鐘;
(4)使用完畢后,用70%酒精將臺面和臺內四周擦拭干凈。
3、無菌器材
(1)滅菌器材:玻璃器皿、培養基、無菌衣等;
(2)消毒器材:無菌室內的凳子、試管架、天平、工作臺、手等。
(3)無菌間一般只允許放置無菌操作臺、轉椅等物品;無菌操作臺上一般只允許擺放以下物品:酒精燈、打火機、接種針、消毒棉球、洗耳球、鑷子、油性筆、滅菌平皿、試管架、滅菌吸管、電子天平、250ml滅菌三角瓶、培養基、均質器等。
無菌操作原則
1、無菌接種操作
培養基經高壓滅菌后,用經過滅菌的工具(如接種針和吸管等)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含菌材料(如樣品、菌苔或菌懸液等)于培養基上,這個過程叫做無菌接種操作。
在實驗室檢驗中的各種接種須是無菌操作。
2、微生物檢驗過程中的無菌操作要求
(1)在操作中不應有大幅度或快速的動作;
(2)使用玻璃器皿應輕取輕放;
(3)在正火焰上方操作;
(4)接種用具在使用前、后都須灼燒滅菌;
(5)在接種培養物時,協作應輕、準;
(6)不能用嘴直接吸吹吸管;
(7)帶有菌液的吸管、玻片等器材應及時置于盛有5%來蘇爾溶液的消毒桶內消毒。
3、無菌操作技術詳細圖解
(1)取菌技巧
(2)接種技巧
(3)錯誤示范